作者:admin人气:0更新:2025-05-22 04:01:15
关注
01
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孩子长大了,却没有成“人”,更不要提成才了,悔之晚矣。
当今社会,有多少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却没能让他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不懂得热爱生命、经营婚姻,更甚至道德败坏、贪图享受、追利逐欲…… 这样的家庭相信不在少数,在漫漫人生中饱尝着教育失败的痛苦,下一代人结婚生子,继续延续着同样的人生。中国人讲究“家和万事兴“,社会中最基本的单元就是家庭,孩子不成“人”,意味着父母家庭幸福彻底的失败,这种失败是任何外在的繁华都掩盖不了的悲哀。我听过、见过太多的案例,被孩子教育弄得苦不堪言的家庭,尤其是孩子过了青春叛逆期之后,身心已经基本定型,父母已无回天之力,再想任何办法都已经太晚太难。
我认为,究其原因是没有掌握“真教育真理”。教育从来都是一个不可逆的人生过程,因此,研究什么是“真教育真理”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课题。
02
物质的丰富和信息传递的快捷带来了种种便利,但对教育则是提高了难度。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迅猛发展,人人打着发展的旗号搞经济抓财富,尽管党和政府一直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但很显然社会对于个人成功的标准大多时候被定格在其所拥有的权力和财富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代人的教育观往往受他所处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状态左右,并深刻的影响下一代的成长。
假如,今年为70岁的老人 ,他应当出生在1947年, 50岁的中年人,应当出生在1970年左右,这两代人在物质上很匮乏,且都是穷了大半辈子,所以对下一代人要求的所谓有出息,就是要会赚钱。穷怕了的思想极大的刺激了这两代人,从而在子女教育上就会“重点培养”,在“唯利是图”的同时也将对缺乏金钱同样的恐惧传导给下一代。相对好一些的可能是80后,在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物质需求一般不缺,基本上还有青山绿水伴随着长大,尤其是电子媒体,游戏还没有大肆横行,所以他们长大了相对均衡一些。至于90后,他们有着物质生活相对非常丰厚的童年和少年,同时也大量接触了所谓现代社会的科技文明,伴随着电视,手机和互联网络长大,而且同时大多数人的父母亲非常忙碌,缺少对他们的陪伴,甚至于产生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很多年轻的父母尽管生了孩子,但丝毫不懂教育,把孩子给老人,或者交给幼儿园、学校后就不管了。我见到不少一两岁的孩子就迷失在动画片中直至深夜,不少年轻人则流连忘返于各种电子游戏当中,成为网瘾少年;一些90后结了婚的年轻人根本不懂得经营婚姻,最近多所幼儿园虐童事件中的幼儿、家长、老师无一不是错误教育理念经历的受害者。
但令人欣慰的是,一些较早觉醒的教育者或家长已经意识到电子设备的危害性,在孩子童年和少年时努力做到让孩子远离这些东西,等到他们身心逐渐成熟,如14岁后再逐渐接触,在民间实践新教育的一些学校甚至明确规定禁止电子媒体以及游戏的条令,要求家长必须配合。我见过不少没有接触电子媒体的少年,因他们长久以来活在真实的世界,而不是虚幻的电子世界,因此他们的眼睛非常明亮,内在非常饱满,很有阳光少年的感觉......
少年强则中国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该怎么办?
03
“真教育真理”到底是什么?
题目太大,我可不敢瞎说。但是若要孩子高高山顶立 ,为人父母必须深深海底行,这个我是认同的。真教育是一个大学问,而且从来都是人世间最大最深的一个学问,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绝对是真的,但是做到真正的老师何其难?儒家文化的核心也是如何成为一名“君子”,所以,为人父母必须要去学习了解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我就个人体会来谈谈真教育这个超大命题。
家长要树立教育是家里头等大事的意识,和信念。
信、愿、行是有次第的,有了这种信念,年轻的父母才有可能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育是个啥?如何为人父母,如何陪伴孩子?不建立这种信,“家教”无从谈起,只会沦为摆设。孟母三迁是践行真教育重视教育的典范,其中隐藏的深义值得深思和学习,为人父母,不能把教育的主要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而是应该勇敢的承担起来。中国人最讲究家,家的文化其实就是教育的文化!家文化的内涵决定着一个家族的兴衰,所以孟子曰:“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当下太多人以忙、要赚钱养家没时间为由忽略了孩子的教育,“活到老学到老”这个古话最应该被用在如何学习做一对合格的父母,“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假如学到了如何作父母的真谛,只能够必有余庆。否则,那就是没找到真谛。
非要找几句话来说明真教育的真理到底是什么?我目前认同这么几句话,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包含两块,一是门风家教,二是学习是孩子内在的驱动),另一个就是 “基于儿童的发展阶段来实施教育”,要好好领悟细化,大白话就是要因材施教,因时而教,因势而教。此外,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三岁看老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三岁时受到的教育会影响到老年,也就是孩子的童年、少年、青年的教育经历将会影响他的一生。飞机不是看他飞多高,而是看他是否能平安落地?人的一生同理。
04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康的君子” 。
教育的目标,是把人培养成一个好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对族群有用的人,一个人生幸福的人。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健康的君子。
我们必须从东西方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并结合中国这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从这些时空中来看待当下的教育,当下的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尤其是科学技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从基本的人性上去把握理解教育。
要把眼光着眼于未来,未来社会是什么样子?为未来而教,是真命题。让孩子成为健康的君子。《全新思维》的作者、美国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提到,世界已经从过去的高理性时代,进入一个高感性和高概念的时代,当人工智能(AI)能处理大部分左脑工作,唯有感性和创新能让你获得“人”的优势。有6种能力极其重要: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寻意义。这六种能力用句中医理论统而概之,取类比象,感而遂通。这个人必须具备强大的内在力量和丰富情感才能做到,相反而不是拥有多少的头脑知识量。
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一直处于世界前沿,为什么?是因为中国的教育一直是世界领先。近200多年来,中国教育落后了,原因大家都知道,不多说了。中国要想在未来更好的帮助这个世界,那就必须做到在未来教育要领先于世界,我辈须努力。
当下社会,无论你在什么岗位,首当其冲的是学习如何教育,以家庭为单位,家长必须学习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要把这个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只是因为教育不可逆转,孩子的成长不可逆转。希望天下年轻的父母都能在什么是真教育上下足功夫,从而在“家风家教”“选择学校”上做出正确的选择。一个孩子成长的责任,家庭永远是最重要的占80%,学校占15%,社会占5%,以上比例只是打个比方,孩子可是自个的,责任别往外推。
只有这样,未来才会出现更多幸福家庭、身心健康的孩子,中国才会更有希望。
*本文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木铎教育联盟,新时代里,开辟和建立教育实体间(民间、公立)的交流分享平台,促进优秀教学经验理念的深度交流;探索具有全球化普遍意义和人类共同价值的先进教育思想。版权归原作者,感恩分享!
教育从来都是一个不可逆的人生过程,其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及基于儿童的发展阶段来实施教育,而一个孩子成长的责任,家庭永远是最重要的占80%,学校占15%,社会占5%。
天使在线的使命,正是引领更多家长与老师走向寻求真正教育的智慧之路。如果您也在追寻和探索“人”的教育,如果您也是人本主义教育爱好者,诚挚邀请您和我们一起携手,共同努力实现宏大的愿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他自己”!详情请点击《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 天使在线年度会员V2.0正式招募》。
?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及报名2018天使在线年度会员
本站和 自动伪原创发文程序 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本历史页面谨为网络历史索引,不代表被查询网站的即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