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卓企观察

当年“洗脑”中国人最成功的东芝,究竟哪里不行了?
作者:峻岳    来源: 经理人网等    时间:2017-11-28    评论:0    点击:7709


内容摘要:有人说,东芝的问题也就是家电业务斗不过中国企业,这是很片面、很浅显、不系统的看法。

 

【资讯链接】(源自《经理人网》等)

142年历史、19万名员工、日本名门企业,这些标签都彰显着东芝曾经的历史,自从11年前收购西屋公司后,东芝这座昔日辉煌的大厦开始倒塌。最近几年,东芝正在接连出卖优质资产来自救:

2016年6月30日,东芝家电业务的主体—“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80.1%的股权正式转让给美的集团

2017年11月14日,海信集团正式宣布收购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95%股权,双方将于18年2月底完成交割,交易金额为129亿日元(折合7.5亿元人民币),完成交易后,海信集团将享有东芝电视品牌、产品、运营服务等一系列业务,并可享用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

2017年底再度传闻,为填补美国西屋核电的巨亏, 东芝拟出售旗下芯片业务50%以上的股份,不排除全部出售的可能,并计划停止修建新的核电站。

【编者注:半导体已经是东芝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此举无疑是剜心自救。据查阅东芝2016年1季度财报,芯片业务部门的净营收占总营收的30.8%。但运营利润芯片业务部门占据绝对优势,运营利润达到241亿日元,而整个东芝的综合业务利润才201亿日元(因为其他业务部门盈利基本都在亏损)  

 

谁毁掉了东芝的百年基业?

始创于1875年的东芝,很长时间都是“日本制造”的代表,日本第一个电灯泡、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冰箱,都诞生在东芝的车间。相形之下,日立、松下和索尼等日本其他家电巨头,不过是后起之秀。但140年辉煌之后,东芝似乎走到了崩溃的十字路口。

还记得当年电视里女声合唱“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的广告吗?那时,中国的高楼里随处可见东芝电梯在运行;东芝首创多项家电产品,拥有东芝家电成为时髦;一台东芝的笔记本电脑更是值得引以为豪的物件。当年的东芝品牌,何等风光。

但这一切都成为历史,今天东芝已经敲响了破产倒计时的丧钟,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让我们先看看财经媒体的一些分析:

第一,10年前收购美国核电巨头西屋电气2011年日本突发福岛核危机,埋下巨亏的祸根。

第二,多年财务造假,陷入自己挖的深坑。

第三,日本“愚忠”的企业文化害惨了东芝。

第四,外部环境,特别是中国竞争同行的有力冲击。


卓企点评

1、我们认为东芝不行了,也不是所有业务领域都不行了,芯片业务依然良好,部分技术依然世界一流。但是,如果我们仅仅认为东芝的问题就是缺钱,这样的理解就太片面、太肤浅了,就掩盖企业经营的本质。

2、僵化的预算管控体制是“东芝病”的核心,经远远不能满足全球主流市场需求。之前行之有效的预算控制、PMC计划管理虽然严谨、稳妥,但已经和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外部环境风云变幻,东芝企业内部依然大把烧钱,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资源,结果必然是产能过剩、亏损持续增加。

3、企业运作效率低下。有人说,东芝这类跨国企业的流程是非常严谨、完整和高效的,我们认为,这个只是针对日本国内的营商文化和早期市场。大家看一看,多少优秀的跨国公司都在不同市场进行不同的创新和转型,东芝针对最大的中国市场又做了什么!?

4、组织变革是企业创新的最大源动力。和索尼等相比,东芝的组织体系,比如不够透明的董事会就是最好的例子。另一方面,或许我们也要对日本的企业文化进行深刻反思和检讨,比如忠诚式服从、终身雇佣等,这些之前被国人神话的企业发展要素或模式,今天还灵不灵?我想,创新一定是必须的,古今中外概莫例外。

 

 




分享到:

上一篇: 2017年大数据发展的十大趋势预测
下一篇: 腾讯和阿里的最大股份都是外国的公司,为什么还会说是中国的企业?

我要评论

温馨提示:登录后再评论,可赚取积分哦!【注:office内容,粘贴前请用TXT清除格式】


卓企咨询

资讯本月排行

常用链接: